十年之前,我不认识你,你不认识我。我们都是一样,为十年后的美好生活在努力!十年间的变化太多,来看看买房的人与没买房的人的十年!
没买房的人:听专家说房价快崩盘了!再等等……
买房的人:投资几年,生活不断改善。
没买房的人:要知道十年之后那么贵,我拼了命也要买。
买房的人:我为啥不多买几套呢?
那么,到底要不要买房呢?
很多人在看完房后,都接到过房产中介这样的电话,“您考虑得咋样?要是感觉还可以的话,就赶紧定吧,要不然明天就不是这个价格了”、“这么好的房子,您要是现在不下手,等会很可能就被别人抢走了”……
以下问题或许能帮你清晰的做出判断和取舍:
1)为什么买房?自住还是投资,投资要“升值”还是“稳定收入”。
2)现在该不该买?考虑是不是必须买,和房价趋势。
3)买多少钱的房子?制定预算,是否贷款。
4)买什么类型的房子?地段和户型哪个更重要。
1自住还是投资?
这是“该不该买房”的起点,目标不同会导出完全不同的选择。
房子是商品也是投资品,如果买房就是为了投资,那么与其他投资品相比:
1)**如何?升值空间和稳定租金收入。
2)风险如何?会不会跌。
3)流动性如何?好不好脱手。
现在已经不是“闭眼买房就赚钱”的年代了,哪个区域什么类型投资空间大,在哪里的房子租金稳定,都是需要考量的。
如果是自住,要考虑的更多:在哪买、买多大、住着舒服的问题。
那么,两者可以兼顾吗?
如果买房是为了自住,就算升值也不会卖。所以,到底是哪个动机更强,必有主次。本来为自住,却在一个升值空间很大的区域买房,但离工作单位很远,就舍本逐末了。
同样的逻辑,如果是以“投资”为主,***要考虑的是,相对于其他投资品,现在把钱投入在房子上,是好的选择吗?
但如果是自住,只要预算够,判断房价趋势相对稳定,只需要考虑*重要的一个问题:现在住的房子能满足生活居住需要吗?所谓基本住房需求,包括:家庭成员状况、日常起居、在家工作/学习、家庭休闲、家庭社交等家居生活。如下几点可做参考:
1)地理位置 2)交通状况 3)周边配套 4)房屋面积 5)户型格局 6)房屋质量 7)物业服务
需要“做预算”,评估家庭财力,确定一个可承受的价格范围。
如果可以贷款,能买到的*贵的房子,取决于“*多能贷多少”与“*长能贷多久”。可以由以下两步“做预算”:
1)估算一个“每月还款额”,确保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半。加上可以动用的“首付”,基本能确定预算。
2)确定预算区间。房子贵则配套好,*难抉择的是,预算有限,我能放弃什么。
可以分清各项需求指标的主次关系,明确哪些是必须满足的刚性需求,再确定哪些是可以舍弃的柔性需求。
4 该买什么类型的房?
“性价比”是关键点。与同档价格住宅相比,这套房子的居住及附加值是否***。
众所周知,买房不仅仅是这房子,还有附属在房子上的生活环境,包括区域的配套、小区环境、物业服务等等。
区域配套包括有餐饮、休闲、金融、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等多方面组成,这些直接决定生活的便利度。
社区环境主要包括:绿化环境、人文环境、社区安静度和安全封闭性等。
如果买的是二手房,往往会受到卖家和中介的“诱导”,务必在价格谈判时要坚持“购房原则”和“价格底线”。
至于,什么价算合理,可以多关注房价行情,尤其是目标小区和区域的价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。这样就能在价格谈判中“有理有据”、不至于被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