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报道,北京住建委网站及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,7月份新房纯住宅成交均价为22514元/平方米,环比涨0.8%,同比则上涨20.67%,创下历史新高。但新房纯住宅的成交量为6129套,环比跌33%。
7月份新房价格创出新高,成交量却跌幅较大,这一有趣而异常的变化,让人充满好奇。很多时候,房价上涨则交易量上涨,即量价齐涨,说明市场比较活跃;房价下跌则交易量下滑,即量价齐跌,表明市场低迷。
然而,这次房价与成交量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仅北京楼市“价涨量跌”,7月份广州、秦皇岛等地楼市也是这种情况。
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。在笔者看来,此现象不外乎四种原因。
其一,“价高杀量”。即房价过高就会对交易量有一定抑制作用。由于价格过高,买房者就会无奈地选择等待、观望甚至退缩。“买涨不买跌”心理在这时失灵了。
其二,高价楼盘集中入市就会拉高住宅均价,同时由于高价房一般成交量小,就会拉低交易量。尽管很多地方之前采取了明限价、明限购、暗限售的调控手段,但据相关报道,*近很多高档项目被放行。如此,高档项目从限制入市变成集中入市,对住宅成交均价的拉升就会显现出来。
其三,供需严重失衡就会导致“价涨量跌”。供应量偏少,不仅会导致成交量减少,而且还由于需求旺盛,导致房价被拉高。比如,北京某“日光”楼盘的开发商日收入38亿元,创下单日单盘全国新纪录。这是供需严重失衡的一种表现。这些年来中国房价之所以“步步高”,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供需失衡——不管需求是自住型刚需还是投资型需求。
**也是*重要的是楼市预期管理尚不到位。尽管楼市多年来频繁调控,今年还出台了“国五条”,取得了一定效果,但市场是检验调控成效的重要标准。房价持续上涨,说明市场依然普遍看涨房价,楼市调控还没有真正改变这种预期。要想改变房价上涨预期,关键在于中长期政策,比如对房产持有环节长期征税。另外,楼市政策走向不明朗也会影响购房者心理和开发商心理,导致购房者早买房,以防止政策大变;而开发商也会更注重眼前利益。
所以,楼市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明朗,究竟是稳定房价,还是让房价回归合理水平,或者说允许房价在“红线”范围内上涨。只有明确政策走向,楼市各方才能进行理性选择。